京城車市在治堵新政實施前后“冰火兩重天”的表現,讓新舊車經銷商度過了最為惶惑的半年。經歷了去年底汽車搶購潮的京城汽車消費,現在出現了嚴重透支。嚴峻的生存環(huán)境,不僅挑戰(zhàn)著經銷商的生存底線,也讓他們進退兩難。
500余經銷商分食市場
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數據顯示,6月亞市新車出庫環(huán)比下降6.6%,同比下降51%。今年上半年,亞市新車出庫同比下降46.5%,占京城交易量的23%。
“今年初預測北京全年銷售50萬輛汽車,同比下降45%,時過半年,僅實現了15.4萬輛,同比下降了近60%;下半年如果需求政策沒有突破性改善,全年實現40萬輛的銷售目標都非常困難!眮嗊\村汽車交易市場中心副總經理顏景輝表示。
記者了解到,2008年,北京共有近350家汽車專賣店,全年交易新車50萬輛。2011年北京已經發(fā)展到570家汽車專賣店。面對汽車銷售量將要比2008年下降20%的局面,市場萎縮帶來的競爭異常嚴峻。
隨著首次購車的消費者和換購第二輛車的消費升級趨勢明顯,以小排量車銷售為主營業(yè)務的自主品牌,比合資品牌面對更大的市場壓力。數據顯示,1.6L以下經濟型轎車所占的新車銷售比重,從去年41.8%下降到目前的20.2%,超過20個百分點。
商務政策支持不足
“購買自主品牌車型的消費者,多以首次購車及工薪階層為主,價格敏感度高!睒I(yè)內專家表示,“油價、停車費雙雙上漲,銀行年內三次加息,高居不下的CPI等綜合性因素,都會影響和分流自主品牌目標客戶群的消費信心和消費行為!
另外,外地在京人員購車受限,也使自主品牌的有效銷售下降。數據顯示,治堵新政實施前,憑暫住證購車上北京牌照的外地在京人員,占北京新車上牌量的60%。新政實施和新的個稅起征點調整,將使90%的外地在京人員無緣在京購車。
自主品牌以A級和A0級經濟車型銷售為主的特點,讓經銷商利潤空間小,以往以數量規(guī)模確保銷售和售后效益,在有限的增量資源中顯得較為蒼白。
雖然大部分主機廠家密切關注新政對市場的影響,在一季度沒有達剛性銷售任務,并且放松區(qū)域銷售的限制管理,還出臺特別針對北京市場的營銷政策和管理措施。
相比合資品牌廠商給予的經銷商置換車補貼、增加單車利潤、延長庫存還款期等商務政策,自主品牌廠商提供的政策性支持比較少。一些自主品牌經銷商甚至表示,廠家唯一的支持是開放了周邊區(qū)域的銷售。
自主品牌艱難守候
雖然顏景輝表示,上半年京城沒有出現大批經銷商退出行業(yè)現象。但是,從去年分食91萬輛新車,到今年搶奪40萬輛新車銷售,自主品牌經銷商的交易量下降了60%-70%,售后存量資源補充乏力、后續(xù)發(fā)展隱患較大成為不爭的事實。
盡管京城500萬輛的汽車保有量規(guī)模,讓一些經銷商用售后服務的收入和利潤,維持日常運營。但是,經銷商因虧損而選擇退出的狀況正在持續(xù)上演。記者了解到,來廣營附近的一汽夏利4S店和東方基業(yè)汽車城內的MG4S店,今年初已經停業(yè)。而吉利、奇瑞和比亞迪的部分經銷商由于今年銷量過低都有退網計劃。
同樣的境況,在二級銷售網絡中也時有發(fā)生。據記者了解,朝陽區(qū)的一家比亞迪二級經銷商已關閉,一些汽車城內的自主品牌二級網點也處于半歇業(yè)狀態(tài)。一些為了獲得廠家支持的經銷商,即使選擇留守,也被迫將網點開到了北京周邊地區(qū)。
“北京并非是長城汽車主戰(zhàn)場,長城將在北京僅保留一至兩家經銷商!遍L城汽車相關人士曾在一次采訪中道出了自主品牌在一線城市的生存現狀。北京的終端網絡嚴重萎縮,正在讓部分品牌經銷店演變成“形象工程”。
(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