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張解除勞動關系申請書的申請人簽字(及指紋)處,李麗(化名)極不情愿地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簽了所謂的“退廠協(xié)議”,李麗將結束其作為中冶恒通員工的生涯,同時結束的還有公司近期每天一個接一個的勸退電話。
昨日(7月14日),李麗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她已經開始尋找新的工作,“有限補償已到賬,但根本無法維持正常生計”。不過,在中冶恒通待了5個多年頭的李麗至今不能明白,當初一個蒸蒸日上的企業(yè)怎么走到了今天這步田地?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中冶集團因投資中冶恒通巨虧46億元,中冶集團在其官網發(fā)布的《關于中冶恒通的有關情況說明》(以下簡稱《說明》)中對其持續(xù)虧損一事予以承認。但截至記者發(fā)稿,中冶集團并未透露具體虧損數(shù)額。
在近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多位中冶恒通內部人士眼里,公司出現(xiàn)巨虧已是公開的秘密!爸幸焙阃磕晏潛p額大概近10億元,開始虧得少,后來則是年年巨虧,現(xiàn)在公司已經是負資產!币晃徊辉妇呙闹幸焙阃▋炔咳耸糠Q。
最新消息稱,由于中冶恒通生產經營發(fā)生嚴重困難,無法恢復生產繼續(xù)經營,中冶恒通的裁員工作已在今年6月下旬啟動,經過公司多次動員、勸退后,在職注冊職工4237人中已簽“退廠協(xié)議”(即解除勞動關系申請書)的近3000人,其中就包括了上文中的李麗。而未簽退廠協(xié)議的,則分批次按經濟性裁員處理,其中首批經濟性裁員600人。
中國中冶:不受實質性影響
2007年9月,經重組唐山恒通公司后,中冶集團建立合資公司中冶恒通,其中,中冶集團現(xiàn)金出資10.72億元,持股67%。去年8月11日,中冶恒通正式成為中冶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媒體日前報道稱,由于中冶集團投資該公司已經超過70億元,最終將承擔高達46億元的虧損!爸幸焙阃ㄍ顿Y不久便一直虧損,集團網站對此已經聲明,其他具體信息不便透露。”7月13日,中國中冶投資者關系部人士如是稱。中國中冶董秘康承業(yè)在近日對媒體的書面回應中表示,虧損對集團上市公司并無實質性影響。
然而事實上,虧損已成中冶恒通的多年頑疾。據(jù)中國中冶招股說明書披露,中冶恒通2008年虧損5.6億元,2009年上半年虧損4.9億元。7月13日,多位中冶恒通內部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出現(xiàn)巨虧已是公開的秘密。
不過,中冶集團尚未對虧損具體數(shù)額進行披露!耙蛑幸焙阃ㄙY產處置事宜還在商洽中,資產損失額有待處置后才能最終確定!鄙鲜觥墩f明》稱,中冶集團正在抓緊對中冶恒通的處置。
員工:過半已退廠
歷經2010年8月到當年12月港中旅的短暫托管后,中冶恒通即停產至今。公司在冊4237名員工也在其后過完了培訓中的半年!皬倪^完年回來就是培訓,一個月上兩周培訓課,培訓后就考試,但成績一直沒公布。”據(jù)一名參與過培訓的職工反映,今年1月下旬開始放假,2月底回到京唐港,從3月初開始培訓,培訓一星期再放假一星期,然后全員放假至今。
這種情況注定不能一直持續(xù)下去。
7月1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冶恒通不具名員工手中拿到的一份《經濟性裁員通知書》顯示,由于生產經營發(fā)生嚴重困難,無法恢復生產繼續(xù)經營,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公司在聽取公司工會意見后,經向當?shù)貏趧有姓块T報告,決定進行經濟性裁員。
根據(jù)中冶恒通員工提供的14日舉行的職工代表大會最新決定,中冶恒通經濟性裁員600人。做出經濟性裁員之前,中冶恒通已在通過勸退等方式讓員工主動辭職,此前簽署自愿離職書的員工可以領取一定數(shù)額的補償金,據(jù)一位已退廠的職工透露,相比經濟性裁員,選擇主動辭職的人可以多獲得3000元補償。記者并不清楚最終會留多少員工。
“5月底領導還說,6~8月放3個月假,結果6月25號左右就通知大家辦理退廠(手續(xù))!14日,李麗告訴記者,勸退開始給的期限是在6月27日之前,“7月份退廠的所有員工沒有生活補助,且停止一切保險”。
據(jù)悉,中冶恒通在職注冊職工4237人,現(xiàn)在已簽了解除勞動關系申請書的近3000人!6月底填了申請的約1500多人,到7月8號那天選擇退廠的總人數(shù)在2500人左右,加上這半年來因為離家遠自動離職的外地職工,差不多有2800多人!崩铥惐硎。
裁員一事也在上述《說明》中得以明確,“鑒于中冶恒通已經停產,中冶恒通依據(jù)《勞動合同法》和與員工簽訂的勞動合同,本著雙方自愿的原則,部分人員已經解除勞動合同,并依據(jù)相關規(guī)定,予以補償!
不過也有部分職工選擇了拒簽和等待。昨日,中冶恒通的一位員工說,要等公司給出合理的說法。
唐鋼有意接手
《說明》稱,中冶集團在重組改制設立股份公司時,未將中冶恒通納入上市公司,并在招股書中承諾,中國中冶上市后的24個月內,擬通過轉讓所持該公司股權等方式予以處置。如今距離承諾轉讓期限僅2個多月,中冶集團能否將這“燙手山芋”如期轉讓?
有超過10位的中冶恒通員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映稱,河北鋼鐵集團旗下唐鋼的領導曾多次來中冶恒通考察且有意接手,但條件之一是不要工人。
據(jù)中冶恒通職工稱,唐鋼接手中冶恒通,是中冶高層和河北鋼鐵集團高層洽談的。
對此,康承業(yè)近日表示,河北鋼鐵集團收購中冶恒通還在洽談階段,但他并未透露具體細節(jié)。中冶集團新聞發(fā)言人邵波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xiàn)在能確定唐鋼有這個意向,但“還沒談成,所以不可能具體到什么時候交接,不會那么快有結果”。
7月1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就此事先后通過電話和手機短信等方式試圖聯(lián)系唐鋼副總王蘭玉,但截至發(fā)稿時仍未得到回復。
公開信息顯示,中冶恒通主要產品為鍍鋅板、鍍鋁鋅硅板及彩涂板等金屬壓延涂鍍板產品。其設計能力為冷軋500萬噸/年,涂鍍430萬噸/年。2008年商品量101萬噸,2009年商品量達到120萬噸。
延伸閱讀
被托管4個月后中冶恒通遭“退貨”
中冶集團7月13日稱,2010年8月,中冶集團與港中旅集團達成托管協(xié)議,約定由港中旅集團對中冶恒通進行托管;12月,港中旅集團提出不再對中冶恒通進行托管并退回中冶集團,中冶恒通即停產至今。
為了解此事細節(jié),7月1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撥打中冶恒通工會主席呂海潮手機,但一直無人接聽。公司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楊耀輝則在電話中表示,對公司運營的有關事宜不清楚,“建議相關事情直接跟集團發(fā)言人聯(lián)系”。
中冶集團新聞發(fā)言人邵波則向媒體表示,中冶集團正在研究一份答復意見,一兩日內會向社會公開。而據(jù)熟悉托管事宜的中冶恒通人士透露稱,港中旅在托管中冶恒通的4個月里,“隨著對中冶恒通情況的進一步了解,港中旅認為恒通的基礎差,管理太混亂,實現(xiàn)盈利基本不可能,最終退出托管,不予接管”。
港中旅集團新聞發(fā)言人王洪波日前對外稱,托管也是對其資產經營情況了解的一個過程,但“后來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就沒有繼續(xù)推進資產方面的合作”。
記者發(fā)現(xiàn),這跟媒體披露的一份港中旅委托所做的盡職審查文件副本不謀而合。該副本稱,中冶恒通存在“產量不符”及“資產重大減值”等問題,并指由于沒有取得投資項目的立項批準文件,以及主要資產并無發(fā)票等,若港中旅接管中冶恒通后,或需要負擔不容忽視的潛在支出。
中冶集團并未對“港中旅擱置接管中冶恒通是否由于上述審查報告所造成”作出回應。(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