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19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當前中國土地財政形成機制存在問題。地方政府主要的建設資金來源于土地出讓收入,客觀上促使了多賣地、快賣地、早賣地、賤賣地,犧牲了子孫后代的利益。
“應該把土地財政與土地財政形成的機制區(qū)別開來,在中國,土地財政是一個客觀事實,是我們的一個制度安排。因為中國憲法確定,城市土地是國家所有,國有土地變成資產,形成資產性收入,這必然是財政性收入。”甘藏春說。
“但是當前土地財政形成的機制是有問題的”。甘藏春說,目前,中國的土地財政主要依賴擴大新增建設用地規(guī)模,通過土地出讓來獲取收益,地方政府客觀上促使了多賣地、快賣地、早賣地、賤賣地,犧牲了子孫后代的利益。
甘藏春提出,完善的市場經濟國家,城市政府一級的財政收入也有70%或80%主要是來源于土地稅收。但其土地財政主要來源于土地保有的稅收環(huán)節(jié),不是依賴土地的增量環(huán)節(jié)。要學習研究借鑒發(fā)達國家的經驗,從機制上來研究土地財政的問題。
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中國國有土地有償出讓收入超過2.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106.2%!笆晃濉逼陂g(2006-2010年),中國土地出讓總收入高達7萬多億元人民幣。
甘藏春表示,實行土地招拍掛制度,不僅是中國土地市場制度建設的一個新起點,也是中國政府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設的大亮點。招拍掛制度的確立,將土地的“市長價”,就是市長和開發(fā)商談判的價格,轉變?yōu)檎嬲摹笆袌鰞r”,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歷史性進步。
甘藏春說,完善招拍掛制度要根據(jù)現(xiàn)在中國經濟社會變化情況,綜合考慮土地利用的各種因素。國土資源部正在總結完善、總結一些地方的經驗,將出臺一些規(guī)范性的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