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報道 當地時間18日至19日,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將在巴黎舉行今年的第一次會議。作為主席國的法國日前表示,將在會議期間全力推動五方面工作重點,即確定全球經濟失衡指標、改革國際貨幣體系以保證金融穩(wěn)定、抑制原材料價格過度波動、建立沒有缺陷的金融監(jiān)管、幫助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基礎設施和為防止氣候變化提供創(chuàng)新基金。 有分析認為,各國面臨不同的經濟難題,G20的凝聚力有所減弱,在許多熱點問題上分歧重重,法國的諸多提議恐一時難以達成一致意見。
“經濟失衡指標”分歧嚴重
在規(guī)范大宗商品市場和貨幣體系改革等眾多議題上,外界普遍預期本次會議各國仍將存在較大分歧,難以達成協議。法國最寄予厚望的就是在確定全球經濟失衡的一系列指標方面達成一致,以便使各成員國在出現經濟失衡情況后采取協調措施有效降低這種失衡。 法國經濟、財政和工業(yè)部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表示:“中國出口并且儲蓄,歐洲消費,美國消費和印鈔。這是一種平衡的經濟模式嗎?我們希望能在會議上就這些指標盡早達成一致。即使不能達成一致,這也不是一場鬧劇,直到11月法國都將是G20主席國,我們還有時間! 有分析認為,G20領導人希望就這些指標達成一致,緩和部分國家之間的匯率矛盾,但目前分歧仍然較大,能否達成協議仍不確定。各國在將公共債務和赤字水平列入指標方面沒有分歧,但是發(fā)展中國家不愿意接受發(fā)達國家希望納入的實質有效匯率和海外資產規(guī)模等數據。貿易商品流動和勞務流動是否作為貿易平衡的指標也面臨激烈討論。 俄羅斯副財政部長德米特里·潘金甚至表示:“我們懷疑是否能夠通過一系列指標來判斷哪些國家具有危險的宏觀政策,更重要的是對于一個特定國家國情的綜合分析。”
控制流動性難有“共同行動”
德英以及亞太地區(qū)的多個國家目前均面臨通脹高漲的問題。流動性控制將成為一個熱點議題。美國最近一輪的量化寬松政策料將再次受到部分發(fā)展中國家的批評。 據悉,日本財相野田佳彥15日明確表示,期盼在G20峰會上討論強勁資本流入新興經濟體的問題。但是他并未提供任何可能的解決方案,并預計G20會議不會集中討論資本管制等個別政策措施。 法國總統薩科奇建議制定資本流動管理框架。拉加德表示,法國建議設立一攬子貨幣作為國際貨幣改革的基礎,并不主張實行固定匯率或挑戰(zhàn)美元現有的地位。 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稱,建議制定資本流動管理框架是法國為了引發(fā)對匯率進行更廣泛的討論而采取的間接方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可能在這一框架中發(fā)揮主要作用。IMF已經草擬了一份提議,使各國可以在調整匯率、允許外匯儲備增加和提高基準利率等宏觀手段都用盡的情況下采取資本管制。但是IMF的監(jiān)管可能遭遇新興國家抵制。 美國財政部官員15日表示,美國希望此次G20會議開始考慮如何應對資本快速流動,引發(fā)通脹并影響匯價的問題。美國政府支持法國提出的建立資本流動管理框架的提議。但除了允許匯率由市場決定外,美國尚未確定納入這一框架的具體政策。 分析人士認為,各國由于面臨各自不同的國內經濟難題和政策體制,因此很難采取任何控制流動性方面的共同行動,要想達成一致恐怕需要等到今年晚些時候。同時,即使達成一致,在緊急情況下各國對于規(guī)定的執(zhí)行力度也將令人懷疑。 法國還準備提議,通過改善庫存信息透明度和限制金融市場投機來控制農產品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外界預計這一議題也將面臨一場艱難的討論。據悉,美國、巴西和加拿大近日均曾公開反對法國的這一提議。
G20凝聚力減弱
有分析認為,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短期內的共同利益使G20成立,并就貨幣政策、財政刺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和金融監(jiān)管方面達成一致,對艱難時期的世界經濟起到積極提拉作用。但隨著世界各國從金融危機中復蘇的步伐快慢不一,利益訴求逐漸分化,二十國集團已經從行之有效的協調機制變成沖突爆發(fā)地和大國角力場,象征意義大于實際作用。 德國總理默克爾1月底曾警告說,雖然金融危機已經過去,全球經濟正在邁上復蘇軌道,但已經做出的努力還不足以保證全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而且眼下包括G20在內的國際社會解決問題的緊迫感有所減弱。 美國智庫歐亞集團主席伊恩·布雷默和全球經濟學咨詢公司主席努力爾·魯比尼近日聯合發(fā)文提出“G0”概念,即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國家聯盟有意愿、有能力制定并執(zhí)行全球議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