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鋁存在補漲可能、中國產(chǎn)量大幅下降及庫存銳減等因此推動,巴克萊資本等投資機構(gòu)看好鋁走勢,對沖基金已開始買入鋁、賣出銅。
綜合媒體2月12日消息,過去兩年的大部分時間,鋁成了一種“人人喊打”的金屬。對沖基金的寵兒——銅價打破了一個又一個紀錄,上周首次觸及每噸1萬美元的高位,而廣泛使用程度僅次于鋼的鋁卻遠遠落在了后面。
但這種廣泛應(yīng)用于從汽車、飛機到飲料罐等工業(yè)與消費品的輕金屬,最近在金屬業(yè)界正逐漸獲寵。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策略師將其列為2011年度最佳投資選擇;麥格理集團(Macquarie)、巴克萊資本(BarclaysCapital)與德意志銀行(DeutscheBank)也已轉(zhuǎn)為看多。
投資者已開始予以關(guān)注。對沖基金已開始買入鋁、賣出銅,借此解除去年最受歡迎的交易之一——認為銅的表現(xiàn)會優(yōu)于鋁。在上述因素的推動下,鋁基準合約自2008年9月以來首次突破了每噸2500美元:周三,鋁價升至2575.25美元的兩年高位。
然而,和銅不一樣的是,鋁距離上個周期在2008年7月創(chuàng)下的3380美元的峰值還很遙遠。事實上,銅的價格幾乎是鋁的4倍,為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僅此一點,就構(gòu)成了有人認為鋁價可能反彈的一個理由。蘇格蘭皇家銀行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尼克.摩爾(NickMoore)表示:“鋁必將上演追趕行情,從而糾正這種失衡!
但更重要的是人們對鋁供求平衡的看法發(fā)生了轉(zhuǎn)變。
最顯著的變化發(fā)生在中國。中國政府降低電力消耗的努力(去年末甚至切斷了冶煉廠的電力供給),抑制了鋁的生產(chǎn)——眾所周知,鋁生產(chǎn)極其耗費能源。
中國鋁產(chǎn)量大幅下降,折合成年率從大約1750萬噸下降至1450萬噸,改變了中國的供求平衡。交易員們表示,盡管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StateReserveBureau)去年12月拋售了21.3萬噸鋁錠,但中國的鋁儲備正在急劇下降,逼近僅夠一周消耗的臨界水平。
這意味著,上海期貨交易所(ShanghaiFuturesExchange)的存貨——中國鋁儲備的可見部分——可能大幅減少。中國甚至可能會被迫轉(zhuǎn)向國際市場購買鋁,從而推高鋁價。美鋁預(yù)測,盡管今年世界其它地區(qū)的鋁產(chǎn)出將出現(xiàn)盈余,但中國會出現(xiàn)70萬噸的產(chǎn)出缺口。
此外,鋁需求的旺盛程度也出乎了交易員與分析師的意料:據(jù)美鋁預(yù)測,繼去年上升了13%之后,今年全球的鋁消費還將增長12%,其中,美歐與中國和中東的增長將大致相當。
鋁價可能上行的最后一個因素在于,購買實物金屬的新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有望陸續(xù)推出。最初的兩只此類投資產(chǎn)品將于本季度推出:ETF證券公司(ETFSecurities)表示希望推出一只鋁ETF;而瑞士信貸(CreditSuisse)已向倫敦證交所(LSE)遞交了發(fā)行自己的鋁ETF的申請。ETF證券曾于去年12月推出了3種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交易的金屬的ETF。瑞信此前亦曾嘗試在瑞士推出鋁ETF。
一些分析師與交易員相信,所有這些因素,使得鋁價有可能迅速飆升至每噸2700美元或更高。但由于制造商在金融危機期間大幅減產(chǎn)而累積起來的大量鋁庫存,卻沖淡了他們的樂觀情緒。在倫敦金屬交易所登記的倉庫中存有460萬噸鋁,而一些機構(gòu)估計,全球總庫存可能超過了1000萬噸。
巨額庫存的存在之所以沒有導(dǎo)致價格暴跌,原因在于它們大多鎖定在德意志和高盛(GoldmanSachs)等銀行或嘉能可(Glencore)等交易商所持有的長期融資交易中,因而無法入市。不過,這些交易取決于下述條件同時成立:低利率、倉庫提供的激勵措施、以及近期交付的鋁價明顯低于期限較長的期貨合約。這一折價——即所謂的期貨溢價(contango)——已大幅收窄,而一些地方支付的高出LME價格的溢價已達到創(chuàng)紀錄水平。這兩個跡象都表明,現(xiàn)貨市場開始吃緊。
如果事態(tài)按照看多人士預(yù)測的那樣發(fā)展,那么鋁價的上漲可能會對國際市場產(chǎn)生擠壓效應(yīng),迫使鋁開始從融資交易中釋放出來。交易員與銀行家表示,融資交易的利潤已經(jīng)大幅下降,實際上已迫使它們縮短了期限,而且僅適用于能夠獲得較低倉儲費用的投資者。
因此,看漲建議還附帶著一個有力的警告。麥格理的馬克斯?萊頓(MaxLayton)表示:“要謹防持有時間過長。價格是有上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