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報載,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推舉出了2010年中國十大網(wǎng)絡(luò)詞匯,排在第三的是“神馬都是浮云”。一家汽車雜志第12期的封面文章就是“電動汽車是浮云”。
去年12月,比亞迪搞了一次媒體見面會,夏治冰先生透露,2010年比亞迪銷售電動汽車417輛。有的媒體在417輛前面加了“僅賣出”三個字。夏治冰先生說:就看你怎么看了。在國內(nèi),這個數(shù)字可能是最高的了,因為長安高管自曝2010年新能源車一輛都沒賣出去。如果是這樣的話,比亞迪銷售400多輛就相當不簡單了。
然而,經(jīng)歷了2009-2010年高溫烘烤之后,電動汽車好像被烤焦了,溫度迅速下降,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浮云”這個詞就冒了出來。
消費者對電動汽車關(guān)心什么?有的調(diào)查表明:第一是價格;第二是充電的方便性;第三是行駛里程。
有人提到歷史上四次電動車熱,王秉剛先生認為前三次失敗由于都使用的是鉛酸電池,這一次是鋰電池,鋰電池的能量已經(jīng)是鉛酸電池的八到十倍。所以這一次感覺能勝利。但是鋰電池的價格非常貴,以電動自行車為例,鉛酸電池重達13公斤左右,而鋰電池僅重4公斤左右,但鋰電自行車價格為4800元,是同類車價格的3倍。有人預測,五年以后鋰電池的價格會降到現(xiàn)在的1/3,如果加上補貼,可能會有吸引力。但是那是五年以后的事。
如何解決充電的方便性?現(xiàn)在還沒有統(tǒng)一的方案。有的地方大建充電站,但是電動車充電站占地面積大,充電效率低(與加油站相比),盈利可能比較困難。還有的提出更換電池的方案,但是電池很貴,需要投資比較大,而且各廠電池規(guī)格不一,如何統(tǒng)一?
至于行駛里程,去年10月26日,用奧迪A2改造的電動汽車從慕尼黑駛抵柏林,總行程605公里,中間沒有充電。這是最新的世界紀錄。雷諾曾表示,到2015年該公司所生產(chǎn)的電動車的單次行駛里程將超過240公里,比目前提高30%,目前是160公里。長安宣稱,奔奔MINI純電動車最大行駛里程150公里。有的報道說,通用、豐田的電動汽車一次充電能行駛25公里,比亞迪f3DM電動汽車能行駛100公里,e6一次充電綜合工況下可行駛300公里。奇瑞QQ續(xù)航里程預計最大可達120公里左右,雪佛蘭伏特續(xù)航里程64公里。
這些數(shù)字比較混亂,而目前還沒有第三方提供的客觀數(shù)據(jù),好像測試方法也不一樣。汽車的油耗已經(jīng)把大家的頭腦搞得一團漿糊,現(xiàn)在電動車的行駛里程又是一瓶膠水。
最近看到一個網(wǎng)上討論,有人聽說電動汽車才1萬元,說:“便宜啊,不知道合適嗎?哪兒有賣的?”“這么便宜?質(zhì)量怎么樣?”“原價6萬元,國家補貼5萬元,自己只花1萬元就買下了!薄澳菢淤N的話,估計國家得破產(chǎn)!薄靶侣劼(lián)播上說的,國家有政策的,發(fā)展的需要,放心吧,國家貼得起的!
消費者只有這樣混亂的信息,如何讓人放心購買?電動汽車的發(fā)展最重要的是要在市場方面突破,而市場突破的關(guān)鍵,是消費者能夠高興地接受電動汽車。如何讓消費者接受?就從上面的三大問題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