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10月起,國際金融海嘯造成海外航運市場急劇萎縮,使以“全球最大的小型船舶制造中心”著稱的浙江臺州市民營造船業(yè)出現訂單船交貨難、已建商品船滯銷和造船業(yè)務大幅下降等問題,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和國際匯率變化等因素,當地一些造船廠從此紛紛陷入嚴重的資金緊缺困境,并導致該市至今仍有20多艘停工2年多的“爛尾船”一直無法重新開工。面對危機,臺州許多民營造船廠主動接軌國家出臺的《船舶工業(yè)調整振興規(guī)劃》,從被動依賴國際航運市場復蘇轉向積極拓展國內船舶市場,并依靠科技創(chuàng)新進軍海洋工程裝備市場以實現產品結構的轉型升級,同時還通過變造船為修船、出租船臺收租金和開展海運服務業(yè)等方式尋找出路。目前,很多企業(yè)已度過最艱難的“爛尾”困境,全市尚無一家船廠倒閉。 據國家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統(tǒng)計:2010年1至10月,中國船舶工業(yè)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接船難、交船難等困難,繼續(xù)保持快速發(fā)展,造船完工量508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8.4%。與此同時,臺州市造船完工量達22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4.7%。新華社記者譚進攝

在臺州市三門縣的一家民營造船廠,一位保安在看管一艘因停工而銹跡斑斑的萬噸輪船體(2009年10月攝)。

在臺州三門縣的一家民營造船廠海濱,一艘國內船東訂購的萬噸貨輪在竣工后起錨試航,遠處海面上停泊著一艘香港船東訂購但無力支付造船款的滯銷船(9月29日攝)。

在臺州臨海市一家民營造船公司的造船工地,一座200噸起重量的造船龍門吊駕駛艙因停工已久而破敗不堪,遠處是一艘“爛尾”在船臺上的西班牙船東訂購的化學品船(9月28日攝)

11月24日,臺州市一家民營造船廠從上海聘請的造船工程師楊永明(左)、薛國慶(右)攀爬上船。他們登上這艘建成后滯銷2年但又“起死回生”的瀝青船檢查船況,為首航做準備。

在臺州臨海市一家造船廠附近的農村,這個約有80%農民房向造船工人出租的村莊被當地人稱為“船工村”(9月28日攝)。

11月23日,來自河南的造船工人曹愿立在工間歇息。以前在廣東一家電子廠打工的曹愿立來臺州一家民營造船廠工作已一年,他說做造船打磨工的月工資比在電子廠要多800元。 
11月22日,江蘇科技大學浙江船舶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在討論一種新型海洋供應船的數字設計方案。近年來,這所建于臺州的研究院努力為民營造船業(yè)提供科技創(chuàng)新服務,助推轉型升級。

11月23日,在臺州市一家民營造船廠,一位工人在為一艘即將下水的萬噸貨船船體涂油漆。

11月23日,一年多前拍攝的爛尾船已于2010年4月竣工遠航,目前船臺上正在同時建造3艘國內船東訂購的2.7萬噸貨船。

在臺州市一家民營造船廠工地,停工的造船起重機釣鉤旁佇立著許多無船可造的龍門吊架(2009年10月攝)。新華社記者譚進攝 (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