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標檔案:鋼結構南京圖書館是江蘇省公共圖書館,國家一級館,現收藏各種文獻800萬余冊(件),僅次于鋼結構的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位居全國第三。
“如果說蘇州工業(yè)園等新型城區(qū)的崛起,是江蘇作為‘經濟大省’的名片之一的話;那么,南京圖書館(新館)的建成,也恰當地成為江蘇作為一個‘文化大省’的標識之一!痹诮o本報的“新中國江蘇地標”的推薦信中,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陳女士如此寫道。連日來,多位讀者均提及,如果要挑選江蘇60年來排名前10的地標建筑,滿館書香、極富底蘊的南京圖書館應該位列其中。
新館造型讓人“智慧洞開”
南圖新館位于南京城中大行宮東北側,南臨中山東路城市景觀主干道,北接長江路文化一條街,西傍太平北路,東鄰大行宮市民廣場。和著名的總統(tǒng)府隔街相望。圖書館附近有多條公交線路經過,正在建設中的地鐵2號線大行宮站幾乎就在門口,因此交通特別方便。新館占地25200平方米,分為地下2層和地上9層,設計總高度41.1米,總建筑面積77860平方米。它將原來分別位于成賢街、清涼山、龍蟠里的南圖舊館、古籍博物館和特藏館合并一處,設計藏書量1200萬冊,位列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之后,是亞洲第四、我國第三大公共圖書館。
從空中俯瞰,南圖新館呈“凹”形,它體現了南京古城的新時代氣息。這個極具前瞻性的設計方案源自“中空弧形”模塊設計,中空部分5層是整個圖書館的大廳,從外觀上看,新館“凹”形造型給人一種“智慧洞開”之感。據稱,當專家們第一次看見設計獨特的南京圖書館后,紛紛表示,它充分體現了科學先進性、城市標志性、文化設施專業(yè)性和文化藝術性,整體造型簡潔、流暢,富有個性,勘當南京城的新地標。
一座館見證百年中國
南京圖書館前身可追溯到創(chuàng)辦于1907年的江南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現收藏各種文獻800萬余冊(件),藏書種類豐富,其中不乏珍貴的古籍善本,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館方資料顯示,南京圖書館是江蘇省科學、教育、文化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省文獻信息資源中心。作為全省文獻信息資源的保障與服務中心和重要樞紐,在服務經濟建設、普及文化知識、傳播科學信息等方面,其職能和作用日益突出。提及新館的建造歷程,相關人員介紹道,上世紀九十年代,因老館館舍分散、設施落后,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與江蘇省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也不相適應,因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于1998年決定興建南圖新館,當時就被要求“建成江蘇省標志性文化建筑”。南圖新館于2002年正式動工,2007年12月8日正式對外全面開放。
在皇宮遺跡上建展廳
據了解,南京圖書館施工期間,在新館地基下發(fā)現了六朝時期梁朝建康城遺跡。新館以“湮沒的皇宮”為主題,將部分遺跡用玻璃地面保護起來,制作成特殊的展示廳,免費向讀者開放。透過玻璃地坪,可俯瞰古車道、排水溝、古井等遺跡,充分領略六朝遺跡所展現出的豐厚歷史韻味和獨特的建筑美麗。
該館通過“現代鋼結構”與“城墻遺韻”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新館在現代、時尚的外形中,展現出南京城一貫的人文氣息,創(chuàng)造了一個豐富多彩、和諧統(tǒng)一的城市標志性建筑,為這座六朝古都更添一份濃郁的書香。 |